本文导读目录:
方解,方中香附、木香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以治血郁,栀子、连翘、黄连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瘀,白术、枳实燥湿运脾,以治痰郁、湿郁。
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以治食郁,2,越鞠保和丸(《古今医鉴》)组成,苍术(米泔浸3宿,炒)、川芎(酒炒)、神曲(炒)、香附(童便浸、炒)各30克。
栀子(炒)15克,陈皮、半夏(炮)、白茯苓各30克,连翘、莱菔子(炒)各15克,枳实(麸炒)30克,白术90克,黄连(酒炒)30克,山楂(去核)60克,木香15克,当归(酒洗)30克。
方解,方中旋覆花消痰降逆,代赭石重镇降逆,半夏、生姜化痰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和胃,诸药合用,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效,1,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别名。
旋覆代赭石汤(《普济方》)、代赭旋覆汤(《长医方集解》),组成,旋覆花9克,人参6克,代赭石12克,甘草(炙)、半夏(洗)各9克,生姜10克,大枣(擘)12枚,诸药合用,则气、血、痰、火、湿、食诸邪随解。
用法,上药用水1000毫升,煎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2次温服,功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嗳气不除,用法,上药为末,生姜汁泡,蒸饼为丸。
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用淡生姜汤或酒送服,功效,扶脾开郁,行气消食,主治,气、血、痰、火、湿、食诸郁,胸膈痞闷,或脘腹胀痛。
饮食不化,嗳气呕吐,下痢。
当归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它的用处也较为广泛,它可以用于治疗产后虚弱、月经不调、虚寒腹痛、血虚腹痛、润肠通便,在使用当归时,要注意用量多少,或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川芎归足厥阴肝经,头痛须用川芎,川芎是伞形科植物的根茎,这个科属的植物均保持着清香气味(如白芷,藁本),目前,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等地区。
很早之前,川芎常单名为“芎”,因四川所产的川芎质量*佳,挥发油含量高,香味特异,疗效较好,被认为是“道地药材”。
所以称之为“川芎”,作用原理如下,川芎,今出川中,大块,其里色白。
不油色,嚼之微辛甘者佳——《本草衍义》,川芎味薄气雄,性*疏通,能升能散,上至巅顶,旁达四肢。
下行血海,走而不守,虽为妇科理血之要药,但属血虚者不能滥用,用之不当,必致耗气伤阴,四物汤之用川芎,并非用以补血,而是取其辛香走散,使补而能通。
不致有呆滞之弊,川芎辛温升散,阴虚火旺、劳热多汗、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应慎用,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它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
又能行气止痛,所以称为血中气药,可以通达气血,其活血功能主要体现在有效成分川芎嗪等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例如可以保护心肌细胞、舒张血管平滑肌,改善脑缺血,改善血液流变学,而舒张血管平滑肌可以作为活血同时行气的药理作用基础,川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②川芎,味道辛辣,《医宗金鉴》中说“辛能发散”,意在发散表邪,外皮色黑红,内部色白,质地沉重,色红可入血脉。
加之走窜的特性,可行血脉的瘀滞,气味清香可升腾于上部,质地沉重可行于人体下部,所以历代《本草》医家皆说川芎可以“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血海指女性的胞宫,中医认为冲脉为血海,与肝共同调节女性的经孕产乳,因冲脉起始于胞宫。
所以称为血海,川芎以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常被医家用于女科问题,川芎的性味功效可总结为,味辛性温,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附,互生互用,川芎祛风解表作用于体表头面散出风邪,表属阳,阳属气。
川芎可称为“气药”,川芎气味清香,善于走窜,可深入肝经血分,通行血脉郁滞,肝藏血,属于脏腑里部,这是川芎“血药”的体现,综合来看,无论是外感风邪或者内伤情绪不畅导致肝气郁结生风的问题。
川芎都可以配伍其中,因为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肝藏血,加之可以通行一身上下内外,有行气的作用,所以称为血中之气药。
川芎血中气药,助清阳而开诸郁,(丹溪曰∶气升则郁自降,为通阴阳血气之使)——《本草备要》,现代药学研究证明,川芎嗪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张元素谓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川芎善走窜。
有活血祛瘀的作用,虽为活血药,但又有明显的行气作用,能通达气机,活血而不留瘀,在补血方中能起到活血生新的作用,川芎*大的特点一是能通达气血。
二是性走窜,行血而不留滞,川芎行血中之气,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气通滞,故《本草汇言》说,“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
血中气药,”,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能升能降,具有通行血脉,行气止痛的作用,川芎嗪在机体内的作用途径和在细胞、组织、器官内的定位分布与川芎归经具有相关性,川芎嗪的药理作用。
具有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和活血化瘀作用,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正因为此,临床用于瘀血阻滞或血瘀气滞所致的各种痛症,①古人讲芎字的意思是指苍天,结合人体就是作用的位置是**的头部,川芎,气味清香,气味偏大是气大于味。
气为阳,《四圣心源》中说“清则浮升,浊则沉降”,清香的药物具有升浮发散走窜通行的特点,川芎气味清香浓厚,可上行于头面,外达于体表。
发散的特点可散出风邪以止痛,头面部是人体的**处,是手足三阳经交汇的部位,也叫“诸阳之会”,六淫之中唯独风邪为阳邪善于走窜升腾,易攻击头面阳位,川芎通达发散可以直接散出风邪。
风邪来源于外感或肝气郁结,肝气疏泄过度,风气通于肝——《黄帝内经》,川芎是常用活血药,性味辛温,归肝、心包、胆三经。
主要功效是活血行气,散风止痛,川芎上行头目,祛风胜湿,善治外感风寒之偏正头痛,如羌活胜湿汤用其治风湿在表,头痛,腰脊重痛,川芎通达气血,善治血瘀气滞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及外伤疼痛。
在妇科应用非常广泛,如生化汤用其治产后受寒瘀血内停,温经汤用其治冲任虚寒,淤血内阻,川芎疏风活络,善治风寒痹症,如独活寄生汤用其治肢体麻木,缓解疼痛,屈伸不利,川芎理气止痛。
善治肝郁气滞胸胁疼痛,如柴胡疏肝散用其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调经止痛常与当归配伍,祛风散寒止痛常与白芷配伍,疏肝行气常与柴胡配伍,川芎走窜的气味可以条达肝气。
因为肝喜条达恶抑郁,肝气升发是人体阳气升发的基础,因情绪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常导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后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常出现头痛。
身痛,肢体疼痛,同时,气滞容易发生血瘀,二者互相影响,这时就需要发散走窜的药物,川芎可开郁行气,疏通气血,这部分是川芎祛风止痛。
行气的作用基础,也是它血中气药的“气药体现”,药中加川芎,气行血调,其痛止——《本经逢原》,*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川芎嗪主要用于闭塞性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脉管炎、冠心病、心绞痛,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恢复期及其后遗症,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动脉硬化等均有较好的疗效,《本草纲目》谓之,血中气药,川芎嗪主要作用于肝脏,而且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与川芎治头痛密切相关,川芎可以行气活血止痛。
它重在活血,因为它的行气作用,所以川芎又可以推动气的运行,所以说它为血中气药,备注,文中参考了中药学理论著作。
结合个人经验和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话
18993159415
18993159415
18993159415
微信
微信咨询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