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目录:
5回答·1438阅读。
睾丸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囊肿者,即为睾丸鞘膜积液,是阴囊部常见的疾病,相当于中医学之“水疝”、“颓疝”、“偏坠”,鞘膜积液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婴儿型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四类,本节主要讨论成人鞘膜积液,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先天不足,肾虚气化失司。
三焦气机不利,水液集注,而成水疝,后天失调,脾运失健,水湿下注。
发为偏坠,肝气失疏,气机不畅,复受寒湿,水湿内结,留聚阴囊,睾丸外伤、丝虫感染致血瘀络阻,水液不行。
发病机制及病理 成人的鞘膜积液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鞘膜积液多为睾丸及附睾疾病的并发症,如急性炎症、外伤等,也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伤寒、腮腺炎、心肾功能不全等,慢性鞘膜积液多继发于慢性附睾、睾丸或精索的病变,如特异性炎症、丝虫病、结核或肿瘤,特别是睾丸的胚胎性肿瘤等,也可由急性鞘膜积液迁延而来,鞘膜积液量少则10ml以下。
多可达300ml以上,如积液量较多、病程长,鞘膜可发生增生样病变,鞘膜增厚伸缩范围变小,过多的积液压迫睾丸,影响血液循环,并伴有间质水肿及曲细精管的变化。
*终将导致睾丸萎缩,睾丸鞘膜积液病位在肾、肝、脾,病机为肾虚气化失司、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积聚,留滞阴囊而成,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发病缓慢,多为单侧性。
阴囊内肿块逐渐增大,大小不一,亦不疼痛,较大时有下坠感,过大时可影响行动、排尿及性生活,(2)阴囊内肿物多呈卵圆形。
表面光滑,有波动感,与阴囊皮肤不粘连,睾丸、附睾不易摸到,(3)交通性鞘膜积液于平卧时,按压肿块可逐渐缩小,乃至完全消失。
但站立后又复出现,婴儿鞘膜积液多呈梨形,在腹股沟处逐渐变细,精索鞘膜积液常于精索上扪及囊样肿块,牵拉睾丸或精索,肿块随之下移,(4)继发性鞘膜积液,常有损伤、慢性感染、丝虫病史。
并有原发病症状,若急性出现者,在原发病治愈后,鞘膜积液随之消失,(5)阴囊部肿块透光试验阳性,穿刺可抽出液体,2.鉴别诊断 (1)腹股沟斜疝,疝上端进入腹股沟环,可回纳,有咳嗽冲击感。
无波动,可触及睾丸,局部叩诊呈鼓音,可听到肠鸣音,透光试验阴性,(2)精液囊肿,应与精索鞘膜积液鉴别,精液囊肿常位于睾丸的后上方,与附睾头贴近,穿刺时液体呈乳白色。
内含精子,(3)阴囊血肿,一般多有明确外伤史,不能透光,在做诊断性穿刺时积液呈明显血性,(4)阴囊水肿,阴囊肿大,状若水晶,找出病因。
处理得当,短期内消失,(5)睾丸肿瘤,形状可似鞘膜积液,睾丸增大,质地坚实,无囊性感,透光试验阴性,辨证施治 1.寒滞肝脉证 证候。
起病缓慢,积液多为单侧或为双侧,呈梨形,阴囊逐渐增大,下坠而行动不便,严重时阴茎可隐缩,影响排尿,少腹坠胀冷痛。
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分析,足厥阴肝脉绕阴器,抵少腹,寒湿之邪侵入厥阴,阳气被遏。
气滞寒凝,水湿内结于阴囊,故积液为单侧或双侧性,呈梨形,阴囊逐渐增大,寒为阴邪。
其性收引,筋脉拘急,故少腹睾丸坠胀冷痛,严重时阴茎可隐缩,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弦,皆为寒滞肝脉之征象。
基本治法,行气疏肝,散寒化湿,方药运用,天台乌药散加减,方中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行气散结,祛寒化湿,槟榔直达下焦。
行气化滞而破坚,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散寒化湿之效,2.脾肾阳虚证 证候,阴囊肿大,经久不消。
坠胀而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畏寒肢冷,舌淡胖,苔薄白。
脉沉迟,分析,脾肾阳虚,运化无力,气化失司,水湿内停,结于阴囊,故阴囊肿大,经久不消,阳虚寒邪内生。
筋脉拘急,故坠胀而冷,脾肾阳虚,命门火衰,温煦失职,故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畏寒肢冷,舌淡胖,苔薄白,脉沉迟,皆为脾肾阳虚之征象。
基本治法,温补脾肾,利水散结,方药运用,济生肾气丸加减,方中桂附八味丸温补肾阳,车前子利湿。
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加薏苡仁、荔枝核利水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利水之功,3.湿热下注证 证候。
起病突然,阴囊肿大,甚至连及阴茎,状如水晶,或见阴囊皮肤潮湿而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
苔黄腻,脉弦数,分析,湿热内蕴,循肝脉下注,水热互结,浸淫阴囊,故阴囊突然肿大。
甚至连及阴茎,状如水晶,或见阴囊皮肤潮湿而热,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黄赤,热邪偏重,耗津灼液。
故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皆为湿热下注之征象,基本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中龙胆草、山栀、黄芩清热利湿,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下焦,导热从小便而出,生地、当归凉血养血,柴胡疏肝理气,引药归经,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共奏清下焦湿热之功,4.瘀血阻络证 证候,阴囊逐渐肿大,刺痛,痛引少腹,小便清长,畏寒。
舌质暗红,脉细涩,分析,外伤皮肉筋脉,或丝虫感染,血行不畅,瘀阻脉络。
经络不通,水液不行,留于阴囊,故阴囊逐渐肿大、刺痛、痛引少腹,气滞血瘀,温煦失职,膀胱气化不利,故畏寒、小便清长,舌质暗红,脉细涩为瘀血阻络之象。
基本治法,散寒化瘀,利水通络,方药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方中川芎、当归、赤芍、五灵脂、蒲黄、延胡索活血化瘀。
小茴香、干姜、官桂温通下焦,散寒止痛,茯苓、车前子利水,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散寒化瘀、利水通络之功,其他治疗 1.五倍子、枯矾各9g,水煎30分钟,待温度适宜时将阴囊浸入药液内浸泡半小时。
每日1次,连用3~7次,2.荔枝核20枚,加水煮沸,并加醋数滴,将阴囊浸于药液内热浴,每日2次,3.肉桂海浮散,陈酒、白蜜调成糊状。
用时煮温,以纱布包裹,热敷局部,日2次,每次2小时以上,每料用1周,4.成人积液量较多。
用药无效者,可行鞘膜翻转术,转归及预后 本病大多经过内治、外治相结合能取得良好疗效,少数患者可以导致不育,预防与调护 1.注意节制性生活,避免负重行走,2.禁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鞘膜积液量多者应使用阴囊托,以利于积液的吸收,4.应积极治疗睾丸炎、附睾炎和阴部外伤瘀肿等原发疾病,临证经验 1.本病是否需要手术依病情而定,婴儿鞘膜积液1~2年内多能吸收,不必急于处理,对体积较小,进展缓慢,没有症状的成人鞘膜积液,手术意义不大。
可予以观察,或给予中医药治疗,对巨大鞘膜积液,可予手术治疗,以解决妨碍性交和劳动等问题,穿刺和向鞘膜内注射凝固剂等法是徒劳的。
不足取,中西药物治疗,对轻度和急性鞘膜积液有一定疗效,2.若起病缓慢,阴囊逐渐增大,皮色正常,身无寒热者,中医称为“[[,NFAA5]]疝”,由寒湿所致。
治宜辛香流气,用《证治准绳》“三层茴香丸”治之,一层为大茴香、川楝子、沙参、木香、食盐,二层为一层加荜茇、槟榔,三层为二层加茯苓、附子,若舌苔白腻稍厚,可投陈修园“七疝统治方”,以二陈汤为主,加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小茴香、木通、川楝子等,缓缓图治。
可望吸收,验案举例 案一 一男子半月来右侧阴囊肿大,光亮如水晶状,在某医院诊断为“右侧鞘膜积液”,治之罔效,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
而成水疝,仿陈修园七疝统治方以利湿消肿,处方,白术6g,泽泻6g,猪苓、茯苓各10g,陈皮5g,半夏6g,萆薢10g。
薏苡仁15g,车前子10g,药服3剂,阴囊肿大已消三分之一,再服5剂,竟得全消。
按,本例辨证准确,效如桴鼓,用药味少量小,轻清灵动,体现了孟河医派的用药特点,此法看似简单,却为多年积累而成,因此,临床切不可以为此病无非清利健脾化痰等法所能治。
盲目托沓大意,同为鞘膜积液有多方面因素导致,如非特异性感染、特异性感染、肿瘤、肝硬化、肾病等等,需一一给予排除,然后针对中医药所能治之证有所施为,案二 解某,48岁,左侧睾丸肿痛1月余。
全身无寒热,在某医院查血丝虫3次,均阴性,拟诊为“左侧睾丸鞘膜积液、左侧精索附睾炎”,8年前曾有类似发作,刻诊左侧阴囊明显肿大,皮色不变,透光试验(+),附睾头部触痛明显。
精索粗大,苔根薄微腻,质红,脉细弦,处方,刘寄奴30g,炒甲片6g,忍冬藤15g,萆薢15g。
橘核10g,荔枝核12g,小茴香4.5g,赤芍苓各10g,薏苡仁30g,苍术10g,焦楂曲各10g。
每日1剂,服用5剂后阴囊及精索之肿痛已有好转,附睾头部触痛缓解,上药共服1月,诸症悉平,按,本例囊肿睾痛,血滞湿阻明显。
方中萆薢分清渗浊,除湿消肿,刘寄奴、穿山甲、银花藤、赤芍药破血行瘀,清热透达,利湿消肿,橘核、荔枝核、小茴香入睾理气,气行血行,湿随气行,复入赤苓、薏苡仁、苍术、焦楂曲既能化湿消积,又能和中助运。
以防攻破有余,克伐脾胃,现代研究进展 1.廖志香以补脾活血利水法治疗睾丸鞘膜积液 根据张子和提出的“疝本肝经,宜通勿塞”的观点,结合前人“血不行则病水”的说法,认为此证之积液与寒湿之邪导致局部血行不畅有密切关系。
欲治其水当活其血,故立活血利水之法,结合疏肝理气、温经散寒方法,自拟治疗睾丸鞘膜积液方,党参20~30g,黄芪20~30g,白术8~15g,桃仁3~10g。
泽兰8~20g,香附4~9g,青皮3~6g,吴茱萸4~12g,小茴香6~12g,橘核4~12g。
荔枝核6~10g,泽漆6~12g,车前20~30g,甘草3~6g,每日1剂,水煎3次去渣兑匀,每日分3次服,7日为1疗程。
治疗期间嘱患者禁食寒冷食物,30例中治愈19例(63.3%),好转9例(30%),无效2例(6.7%),总有效率为93.3%,2.范崇招用黄芪水疝汤治疗睾丸鞘膜积液 黄芪水疝汤组成,黄芪30g,茯苓15g,防己、泽泻、白术、鸡内金、橘核、荔枝核、陈皮各10g。
丹参6g,砂仁(后下)5g,随症加味,用法,每日1剂,煎2次,两煎药液混合分3次半空腹服。
连服15天为1疗程,一般服药5~8剂时阴囊坠胀明显减轻,积液减少,1个疗程治愈66例,余6例积液未完全消散者再治1个疗程均获痊愈,追踪1年以上无1例复发,3.金保方以公英葫芦茶治疗睾丸鞘膜积液 公英葫芦茶加减(蒲公英、陈葫芦、萹蓄、瞿麦、车前子、马鞭草、泽兰、泽泻、莪术、猫爪草等)治疗睾丸鞘膜积液,特别是睾丸或附睾穿刺后导致的鞘膜积液,每获良效,小结 睾丸鞘膜积液是睾丸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囊肿的疾病。
分为急性、慢性,急性鞘膜积液多为睾丸及附睾疾病的并发症,慢性鞘膜积液多继发于慢性附睾、睾丸或精索的病变,中医学认为由肾虚气化失司、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积聚,留滞阴囊而成,治疗应以温补脾肾、疏肝理气、散寒化湿、化瘀利水为主,并随其见证,辨证施治。
同时配合外治法,或坐浴,或外敷,促使积液消退,久治不愈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通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37度,一般超过37.3度就被认定为发烧,通常发烧是由感冒,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所引起的,如果是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造成的发烧,可以通过服用感冒灵颗粒、复方氨酚烷胺片等药物来缓解症状,也可通过中药来治疗。
如果是风寒感冒导致的发烧,可以通过荆防达表汤加减,对辛热散寒很有效果,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使用银翘散加减,有辛凉解表的效果,一般发烧时要多喝热水。
多休息,补充维生素C,补充水分,*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饮食上以清淡为主。
不要吃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少吃海鲜类食物。
电话
18993159415
18993159415
18993159415
微信
微信咨询
手机站